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安全措施全靠包工头太不靠谱
 
文/魏英杰
 
昨天是武汉“夺命电梯”事故死难者的“头七”。这场悲剧夺去19名工人的生命,让人唏嘘不已。但记者采访发现,工地上的农民工依然只能将自己的人身安全寄望于包工头的安排。
 
这意味着,导致悲剧发生的因赶工期而让工人自己操作升降机的安全隐患,依然没有排除。升降机本该由专业人员操作,但在这起事故中,相关管理措施却被置之不顾。这既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有关,更与包工头为赶工期而绕开重重制度“安全阀”脱不了干系。工人听命于包工头,而包工头的想法肯定是尽早干完活儿。在这情况下,将工人人身安全寄托于包工头,根本是不靠谱的事情。
 
但这一有违常识的做法之所以存在,还在于各方对安全的忽视,以及对生命的淡漠。在悲剧发生前,出事升降机已处于高危运行的状态。例如,事故升降机缺少检查维护,多种安全装置如防坠安全器、短路保护、限位保护等均告失效。还有,这台升降机已超出有效使用期两个月,却没有得到重视。此外,设备租赁环节存在层层分包,也是导致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的重要成因。所有这些因素,就像是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只等有人踏进雷区。
 
当然,更主要的问题恐怕在于职能部门的监管缺位。上述所有问题,都有赖于通过加强监管来规避、纠正。但不难想象,在各地大搞开发建设、工地脚手架林立的背景下,职能部门即便有心加强监管,也管不了这么细。对于监管部门来讲,其职责更多是建章立制,也就是把安全挂在口头上,而不是通过加强现场督查来消除安全隐患。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的施工升降机坠落导致人员伤亡事故,足以证明这一点。
 
但这样的话,职能部门就等于自动解除了监管责任,而把安全管理寄望于规章制度以及施工单位、设备租赁单位的自觉性上。正因为安全监管责任的层层转移而又层层落空,这才形成“安全措施全靠包工头”的怪现状。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实际上却又人人失责。如此来看,悲剧的发生岂非偶然?
 
说到底,在一个对生命安全普遍漠视的社会环境下,这是难以避免会出现的事故聚集点。当人们走在马路上必须提防横冲直闯的机动车,当人们在餐饮店消费必须注意饮食安全,安全问题俨然成为这个社会的头等大事。而且不难看到,那些越被制度和社会遗忘的角落,越是容易发生规模性安全事故。矿难是这样,工地也是这样。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能力本来就弱,倘若不从制度上、措施上切实加以保障,他们难免就会成为最容易受伤的人群。
 
就这起悲剧而言,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查清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工作。关键是,不能因为工人存在违章操作,就不顾事实地把责任推给遇难者,这等于是往家属的伤口上撒盐。针对工地升降机设备频出事故现状,希望各地职能部门引起重视,从各个环节加强监管,防范于未然。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思考:为什么这个社会如此缺乏安全与责任意识,大家又该怎么做,才能构建与恢复社会的安全与责任体系?这恐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2012年9月20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