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妨也听听导游怎么说
 
文/魏英杰
 
前些日子去甘肃,碰到了一位很敬业的导游小左。
 
小左负责跟我们这趟车,车上有二十几号人。一路上,但凡走过路过的地方稍有特色,她就会拿起话筒,绘声绘色地进行解说。不管你问她什么问题,她都能对答如流。她的解说词文绉绉的,显然是看了不少相关资料,同时揉入她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例如她对西北开发可能导致的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大家同声唏嘘。甘肃张掖、敦煌、嘉峪关等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经她一说,全都活泛了起来。大家都很喜欢她。
 
行程最后一天,不知谁挑起了关于《旅游法》的话题,小左马上变了个人似的。平时她总是有说有笑,说话不缓不急,当时她不仅声音提高了不少,语速也变得急促起来。原来,她是在和边上的人大吐苦水,说她都准备不想干导游这行了。断断续续听下来,她表达的意思是,《旅游法》实施后,她们这些导游可吃亏了,原来月收入好的话可上万元,如今却只有少得可怜的固定补助。干这行那么累,收入与付出又严重不相称,那还不如转行。后来,我也从同行的另一位导游那听到过这话。
 
今年10月1日,《旅游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加大了对旅游业的规范力度,比如明令禁止旅行社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规定旅行社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这些规定针对的都是由来已久的旅游业潜规则,维护了游客的正当权益,令人拍手称快。可为什么同样的一部法律,在导游这里却变得如此不堪?
 
说起来,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在原来的旅游经营模式下,导游根本不把固定补助看在眼里,而是通过带团购物、拿回扣生财。相应地,旅行社也乐于少支付报酬,甚至不支付基本工资,鼓励导游“各显神通”,从游客身上榨取利益。但这样一来,部分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就日益滑向无底线的境地。许多报道曝光导游骂游客甚至打游客的行径,就是这个行业混乱无序的一种表征。
 
而如今,《旅游法》对相关行为明令禁止后,相当于对整个行业进行彻底洗牌。在这法规背景下,原来导游轻易可获得的丰厚灰色收入没有了,而旅行社支付的固定报酬又远不足以满足他们对这个行业的诉求,这难免让从业者感到深深失落,甚至产生转行念头。翻阅最近的相关报道,便可看到导游小左的抱怨,正是眼下这个行业的普遍心声。
 
应该说,面对这一轮行业洗牌,导游的诉求既有过于主观幻想的一面,同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成分。在以往,导游过度依赖回扣生财,这不仅损害游客的合法权益,也使这个职业的总体收入存在非理性的泡沫成分。不过也要看到,如果让导游依赖原先的固定补助过生活,确实会严重打击这个职业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存在侵害导游合法权益的现象。假如导游连当地最低收入水平都达不到,谁还愿意从事这个职业?
 
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如今从事导游职业的人们,应当抛弃以往那种依靠带团购物、拿回扣获取暴利的不切实际想法。与此同时,有关方面不妨也听听导游群体的呼声,在法律的具体实施中,尽量避免损害了这个群体的合法利益。让大量像小左这样的好导游心生去意,导致整体行业素质滑坡,显然也不是立法者的本意。法律的部分功能就在于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基于公正原则,法律既要保护多数人的利益,也要充分照顾到少数人的正当诉求。特别是,当社会舆论普遍把矛头对准导游这个群体时,也要避免矫枉过正的情形。
 
实际上,像小左这样的导游,不过是希望收入有一定保障,从而能够坚守这份她喜爱的职业罢了。这不该成为她们的一种奢求。
 
2013年11月7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