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上海建个人征信系统,地铁逃票者将不能当教师》。脑海里冷不丁冒出一句话:不会做饭的裁缝不是好司机。原因无他,就是觉得这个标题有点无厘头。
 
会逃票的求职者不是好教师?这看上去确实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过,这则消息是真的,只是不止针对教师。报道原话是,因地铁逃票造成个人诚信不良记录,或许将导致不能报考公务员、不能当教师、不能进大企业工作。由于相关报道来自《中国教育报》,因此刻意突出“不能当教师”这个新闻点。还要提一句,上海的个人征信系统已开始运作,截至今年8月中旬,已有160多条地铁逃票者信息被纳入系统。
 
相关报道之所以让人感觉突兀,关键在于地铁逃票的行为与“不能当教师”的后果反差太大。一个人逃票是否就一定意味着道德品质差,这首先就是个问题。不妨设想,假如有个外省青年来上海找工作,由于囊中羞涩,临时起意在坐地铁时逃票,从而被记录在案。若干月后,他去应聘小学教师职务,却被告知因个人诚信出现不良记录,不予录用。这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这样的结果合理吗?这个假设可能过于极端,但这足以说明,不分青红皂白地援引个人诚信记录作为人才选拔参考条件,很可能误伤好人。
 
把地铁逃票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这或许只是个别地方做法。把银行还贷记录、贷记卡逾期记录以及欠税记录、强制执行记录、民事判决记录、行政处罚记录、电信欠费记录乃至于水电煤缴费信息统统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却正在成为普遍做法。有报道称,从10月28日起,北京等9省市开通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预计明年可在全国范围内开通。这个平台可供查询(或即将可供查询)的个人信用报告,就包括了上列清单。这意味着,从银行记录到公共记录,都将成为判断一个人诚信状况的依据。
 
看到这则报道,不由让人感慨:做一个“良民”,真的好难!
 
相关信息告诉大家,今后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得小心了。要不然的话,万一哪天忘记交水电费了,就会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又或者哪次被抄牌了,就可能成为一个信用污点。一旦存在信用污点,哪天要找银行贷款,或者找工作,就可能碰一鼻子灰。还不得不说,许多人遭遇类似情况时,可能还会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列入黑名单,成了信用不良者。
 
就拿个人还贷记录来说,有的人逾期还贷并非出于主观故意,而是无心之失。比如每年调整利率期间,有人可能会因粗心大意而少还贷。对于这类情况,倘若不顾客观因素,一律视作不良信用者,不免让人叫冤。再说水电煤和电信缴费记录,不仅可能发生意外的情况更多,而且造成逾期欠费的原因,也未必全在于缴费者。例如,本人亲身经历过,在网上缴纳电信费后,打电话询问却仍有欠费(工作人员解释,可能是网上缴费系统自动忽略1元以下金额的缘故)。这种情况如果也被纳入信用污点,又该算谁的责任?
 
个人征信系统存在的种种问题,近年来我一直有所关注。总的来讲,国内个人征信系统对个人信息的采集来源过于宽泛,采集过程不规范,个人既缺乏必要的知情权,又缺少通畅的申诉渠道,因此难免出现个人信用被刻意利用或滥用等诸多负面后果。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把地铁逃票与个人求职联系在一起,就是对个人征信系统的滥用。又如,把水电费、电信费纳入其中,客观上形同于把个人征信系统当作公用事业单位的“催款机”。这种种做法,不仅存在侵犯公民个人权利之嫌,而且还可能将诚信社会建设引向歧路。
 
个人征信系统对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意义,用不着多说。问题是,其在当前呈现如此多的乱象,结果要么是把大量的人误判为“刁民”,导致系统“崩溃”,要么就是系统信用破产,不再为公众所信任。因此,如何完善与规范个人征信系统,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这是“顶层设计者”现在就必须考虑的事情。
 
2013年10月29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