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备注:此文写于昨日,西安碑林方面尚未回应,今天据华商报报道,西安碑林有关人员对我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西安碑林博物馆官微也通过私信形式对相关问题做了答复,但仍有不明之处,回头再谈。
 
西安碑林之惑
 
文/魏英杰
 
近日到西安出差,找时间参观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碑林等地方。陕西是文物大省,古迹随处可见。那天虽花了大半天时间,仍只停留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虽则如此,眼中所见已是震人心魄,难以言表。
 
譬如西安碑林,徜徉其间,不能不为之所动。据介绍,碑林始建于北宋,经历代收集,如今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博物馆。别的不说,收藏碑石所在的孔庙,本身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刚进门,左手边看到一座亭子,里面立着一尊大夏石马,乃十六国时期的文物;右手边亭子里矗立的是唐景云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走进各间陈列室,各种珍稀文物迎面而来,更让人眼花缭乱,甚至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每一种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带着特有的文化信息,只有读懂它,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洞悉未来。西安碑林保存的大量碑石,有些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有些文物二者兼而有之,更是不可多得。在这部浓缩的文化艺术史面前,一个人能做的就是谦卑地俯下身子,放慢脚步,虔诚地朝拜,静静地聆听。
 
不过,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介绍碑林文物(也没这种能力),而是想告诉大家我在碑林碰上的一件事,谈谈心中的困惑。
 
那天当我走进第四陈列室时,看到几名身穿工作服的人员正在忙碌地给几块碑石上纸、上墨,看样子是在拓碑。我对拓碑工艺不太了解,刚开始也不曾在意。待走上前去,只见陈列室的角落摆放着一个橱窗柜台,后面站着一位女士,似乎正在与游客介绍拓碑、谈价格。再看工作人员正在拓的碑石,底座沾满墨迹,应是常年拓碑所致。而这时,只见有工作人员掏出一件物什,用一包看似纸垫的东西贴紧碑石不断敲打着。后来我了解到,这是拓碑的专业流程。
 
于是我问那位女士:这是在拓碑吗,多少钱?她回答:一副拓片800元。看她一副警惕的样子,我不敢再上前仔细端详工作人员拓的是什么碑。但这时候我心里已有不少疑问。一者,按理说陈列室内的碑石都属于文物,应当妥善保护,像这样经常性的拓碑行为,会不会对文物产生破坏?再者,工作人员出售拓片乃商业行为,可这么做合适吗?三者,既然在陈列室内公开售卖,势必经过博物馆方面的允许或参与,但这合乎文物保护相关规定吗?
 
带着这些疑问,离开西安碑林后,我曾向一些当地人士讨教,可惜都没能得到明确的答案。随后,我把照片传到网上,发了微博期望得到解答。微博上跟帖不少,但答案并不一致。有人认为,那些允许拓印的碑石应该不是文物,或者是文物价值较低的碑刻,甚至只是些仿制品。还有人说,西安碑林的拓印行为并不是新鲜事,好多年前就有了。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介绍称每隔若干年博物馆会对那些珍惜碑石进行保护性拓印,即通过拓印形式保存这些重要的文化艺术史料。但这些解答,依然难以让我释然。
 
微博发出后,有人转发给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官方微博,遗憾的是,至今对方仍未对此进行答复。在我看来,倘若这些碑石不是文物,却置放在陈列室当作文物进行拓印出售,这不免有欺诈游客之嫌;而如果这些碑石明确属于文物,哪怕是文物价值较低,也不该沦为商业行为的道具。特别是,如果拓碑会对碑刻产生伤害,如此经常性地进行拓印,明显有悖于文物保护原则。
 
西安碑林拓碑出售的行为,看来已经持续多年,或许正是因为人们习以为常,所以才没有想到其中的要害。我以为,这并不是什么小事,而是关系到博物馆该如何保护文物这一重要命题。这个问题不能没有任何结果。既然看到了这件事情,我就有义务把心中困惑写出来,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
 
2013年10月16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