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消息称,红会系统募捐额连续两年下降,同比下降两成多。这是民政部在深圳发布《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披露的信息,具有一定权威性。

 

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大概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郭美美”事件。实际上,“郭美美”事件只是压倒红会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红会募捐额下降,其公信力危机固然是主要原因,但若干其他因素却也不应忽视。例如,这两年也是我国年度捐赠总额连续下降的时期,而这其中既有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原因,也有重大自然灾害减少以及盲目捐赠行为大量减少等因素。蛋糕本来就小了,再加上红会自己不争气,募捐额下降不值得奇怪。

 

社会慈善格局日益多元化,也是红会“吸金”能力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方面,一者在于国家逐步放开了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登记审批,民间公益组织呈迅猛增长之势,这让公众有更多的捐款选择权;另一方面,网络公益平台等慈善创新工具方兴未艾,这直接对红会等传统慈善机构构成了强大竞争。例如,在雅安赈灾中,壹基金等民间公益组织反应迅速,表现不俗。而当民间公益组织已经进入救灾现场开展活动,红会还正在赶赴灾区“考察”,这足够说明问题了。

 

红会系统当前其实处于前有陷阱、后有追兵的困境。哪怕红会逐渐抚平创伤,恢复自身公信力,它仍不得不面对社会慈善格局已逐渐发生逆转的挑战。所以,摆在红会系统面前的任务,不仅是该如何重建公众信心,还在于该怎样迎接已经到来的时代变化。在网络捐赠已可以实时公开每一笔捐款,可以具体到针对一个人、一个小项目发起募捐,乃至于实现了一分钱都能献爱心的技术支持,红会仍停留于传统劝捐手段,甚至还在为挽回公众信任而四处灭火,其命运可想而知。

 

时代变了,全民慈善的时代真正到来了。如果不能适应时代变局,主动拥抱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慈善格局,再强大的慈善机构都可能被时代所抛弃。对于红会来讲,目前采取的加快搭建公开透明的捐助平台、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等措施已嫌保守,不足以因应这场巨大变化。为此,红会还要更多地借助创新手段,由内而外地改革体制、整合资源,俯下身子接地气,这样的话,红会的信任危机自可迎刃而解,进而才可能从当前困境中突围出来,完成自身转型,走进公益新时代。

 

公信力是任何一家慈善机构的生命线,缺乏公信力者根本没有资格“入局”,而有了公信力,也不意味着它就一定能够获得公众认捐。对于公众来讲,网络捐助等创新平台的出现,让他们可以真正地实现一对一爱心捐助,从此不用盲目地把钱捐给一个最终不知道把钱花到哪里去的慈善组织。这也意味着,公众真正掌握了慈善自主决定权,而不必仅仅凭借一个慈善组织的所谓公信力就掏出腰包。如果说“郭美美”事件一时让红会系统陷入形象危机,后者可说才是真正让红会面临生死考验的决定性因素。

 

至于何去何从,红会自应保重。

 

2013922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