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复旦投毒事件还欠一个真相
 
文/魏英杰
 
日前发生在复旦大学的黄洋中毒事件,让人痛心不已。4月15日晚间,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该校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因身体不适入院,病情严重。警方从该生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16日下午,黄洋因抢救无效,在医院离开人世。目前,有重大作案嫌疑的学生林某已被刑拘。
 
这起案件经复旦大学通报后,迅速成为舆论焦点。人们为黄洋的不幸而哀叹,也为凶手的残忍而愤怒。老家在四川的黄洋生于1985年,2005年以690分的高分为复旦大学录取。因家境贫困,他到上海的机票为四川省总工会赞助。他的学费也是依靠企业赞助和自己勤工俭学赚取。日前,他刚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博士生录取考试。这样一个品学兼优、前途远大的大学生,却惨遭他人下毒,让人唏嘘不已。
 
没有想到的是,有重大作案嫌疑的人竟是他同寝室的同学。虽然林某的作案动机和原因还在调查中,但许多人充满疑惑:究竟心里有多大仇恨,才会对同学下此毒手?人的一生中,同学情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那些和自己共同学习、一道成长的同学,往往也是一辈子的朋友。对同学下毒,等于抛弃了人生中重要的一种情感。大概出于这种悲痛心情,黄洋的系主任在学校实验楼张贴了一张传单,上面写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学校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除了学习知识,学校教育的另一重要功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大学与社会生活仅一墙之隔。在大学期间,如何让学生掌握社会生存技巧,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尤为重要。比如,怎样与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怎样通过正当竞争去获取成功,这些都是踏入社会后所需具备的素质。这起投毒事件虽属极端个例,却也表明,投毒者根本不懂得怎么去化解矛盾、消除怨恨。对此,教育者不能不有所反思。
 
多年前,清华大学也发生一起类似投毒事件。199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朱令因出现奇怪中毒症状,入住医院救治,并于次年初出院。可当朱令返校后,病情又出现恶化,再度被送往医院,随后陷入昏迷状态长达5个月。朱令同学通过电子邮件对外寻求帮助的反馈结果,以及相关检测均表明,朱令为两次铊中毒,怀疑有人蓄意投毒。由于铊中毒损伤具有不可逆转性,朱令从昏迷中醒来后,智力与身体功能却没能得到恢复,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朱令的遭遇,对她的许多同学来讲是一场噩梦。在同学描述中,朱令是一个非常优秀、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任何看到她中毒前后照片的人,恐怕都不会相信这是同一个人。“朱令事件”也是许多人为之牵挂的一桩“疑案”。据称,公安机关当年已锁定有条件合法取得铊盐并与朱令接近的重大嫌疑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朱令下毒的凶人至今未被抓获。这让许多人一直难以释怀。对于永远失去了美丽容颜与正常生活的朱令,这何尝不是第二次的伤害。
 
黄洋走了。然而,这个社会还欠他一个真相,以及法律的正义。对黄洋下毒的人,同时伤害了两个家庭。但作恶者必须得到法律的惩罚。只有真相与正义,才能告慰黄洋和他的父母,给公众一个交待。希望有关部门全力侦查,尽快抓获真凶。无论如何,再也不能让这起事件重演“朱令事件”最终不了了之的悲剧。这应该也是许多关心此事者的迫切愿望。
 
2013年4月16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