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家董桥曾对国产电视剧赞誉有加、如数家珍。在一篇文章中,他写到:“我喜欢看中国大陆拍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清代宫廷戏看的是故事不是历史,几十集的《水浒传》倒真让我回到小时候读霉了的破书里去了。清末民初老字号老家族的兴衰史尽是些华丽的沧桑,手卷似的波幅绵长。”
 
不消说,董桥提到的都是些老电视剧。倘若放到现在,原先就觉得《编辑部的故事》情节拖沓、剧本不好的他,恐怕更要牢骚满腹了。近日,《中国青年报》有报道称:在过度娱乐风潮的驱动下,数以万集计的“不用心、不走心”的国产电视剧涌向市场,使得国产电视剧深陷“品质低、口味重”的“娱乐之囧”。一方面,2012年国产电视剧集生产破纪录的达到了1.7万集,而另一方面,收视率超过2%的顶尖剧却是凤毛麟角。
 
这一情形,可用两个例子来描述。事例一,去年播放的国产电视剧中,一部《甄嬛传》从年头红到年尾。统计显示,全年播放《甄嬛传》的多达70多个频道,某些频道甚至十几次重播。事例二,不久前网上流传一段雷人视频:在某部抗日剧中,一“抗日女神”遭到鬼子轮奸后,竟然原地“满血复活”、翻身一跃而起,连发数箭射杀了整个日军小分队。这两个例子,前者可说明好的国产电视剧确实不多,后者则形象反映了部分国产剧制作质量低劣、格调低下。
 
国产电视剧陷入困境,集体走在“囧途”,究其原因,无外乎优秀编剧太少、拍摄题材狭窄,以及片面迎合观众口味。
 
拍摄一部好的电视剧,必不可缺的是优秀编剧人才。但从目前情形看,一流编剧人才仍然太少。近年来,国内编剧收入水平已有所提高,特别是一线编剧的报酬并不算少,但普遍编剧收入仍然十分寒碜(一部戏编剧报酬几万元)。这就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编剧行业。此外,国内编剧仍习惯于单打独斗,这与国外优秀电视剧往往出自团队创作有很大区别。这种剧本生产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作为文化产业的电视剧的制作要求。几年前曾说过,国内编剧实际上有行业而无产业,还没有形成正规化运作模式。这一状况,目前仍未根本改变。
 
国产电视剧题材非常狭窄,这只要打开电视看看都在播放什么就知道了。印象中,电视上不是在放清宫戏就是抗战剧,偶尔还可看到与当下现实割裂的农村生活题材(如《乡村爱情故事》)。对此,编剧高满堂也有妙语评论:“什么是中国电视剧的现状?去横店一看,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这并不是编导偏好这些题材,而是在实行电视剧拍摄备案公示制的现实环境下,这类题材比较容易获得通过。不妨去看那些公示电视剧的故事梗概,内容描述都充满浩然正气,至于实际是不是这么拍——等通过了再说不迟!再加上“限娱令”等指挥棒的作用,也就难怪导演们一拥而上,全“打鬼子”去了。
 
题材受限,又要取悦观众、赚取经济效益,怎么办?这就出现了电视剧“基因突变”的现象。有业内人士称,眼下抗战剧简直成了偶像剧、情感剧、武侠剧等的“混血儿”。上述所举“抗日女神”的例子,就是在抗战剧中揉入了暴力、床戏等元素,但这样却也把抗战题材给娱乐化了。又如《甄嬛传》,看着是宫廷戏,实际上讲的无非还是职场勾心斗角那点儿事。如果不给国内电视剧松绑,让导演们更多地根据文化产业的市场规律拍戏,最终无论是什么剧本,都只会变成一锅乱炖。面对这一现状,主管部门有必要反思现行影视管理模式,顺应潮流而变,为文化产业繁荣提供更好的政府服务。
 
话说回来,也不必对国产电视剧的前景感到忧心忡忡。国产电视剧的“量”上去了,但“质”没跟上,这只是一个过程。只要国产电视剧更多地遵循文化生产规律,尊重市场的逻辑,这一局面终究会有所改变。观众不是傻子,当对那些粗制滥造感到厌烦的时候,他们就会用遥控器投票。那些未能赢得观众认可的电视剧,自然也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被淘汰出局。如今,国内影视创作总体而言并不缺乏资金、技术与需求,这也会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影视领域,进而提高国产影视的创作水平。
 
最后还有必要强调,一部好电视剧的产生,并不完全依赖于制度放松、投资充裕或市场成熟。根本还在于,创作者要能够沉下心来,聆听时代的声音,激发内心的灵感,以及充分发挥艺术的才能。当下虽然谈不上是影视创作“最好的年代”,却也不是什么“最坏的年代”,只要沉下心来,不一味追随流俗,一个好导演总能够搭建起拍出“大作品”的平台。
 
2013年3月26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