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预防相约自杀也可借助网络力量
 
文/魏英杰
 
日前,三名男女青年在淮南火车站一家宾馆自杀。据新华社报道,这是一起由网友在qq群上联络,相约集体自杀的案件。
 
“相约自杀”近年来频现报端,似乎成了网络热词。这一通过网络社交工具传播消极观念和自杀手法的现象,也引起了公众担忧。有专家提出,对于在网络上教唆、诱导自杀的行为应纳入法律范畴。应该说,这不失为干预网上相约自杀现象的一种思路。有了法律明文规定,那些建立qq群、鼓励他人轻生者,应当会有所忌惮,不敢轻易诱使他人走上不归路。
 
但也要看到,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行为,倘若只是从过程中干预,却忽视了从根本上预防,未必就能起到很好效果。网上相约自杀,会在一定程度上扩散悲观情绪,进而鼓励和激发自杀者的轻生意识。不过,在相约自杀前,这些轻生者之所以聚集在q群上,却是因为心中早已埋下了自杀的念头。如果不掐灭这种念头,轻生者还是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了结自我。从这角度看,相关立法干预或者只能遏制自杀q群的大量产生,却难以打开轻生者的心结。
 
在针对相约自杀方面,现有法律也不是没有震慑力。由于我国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帮助他人剥夺生命,因此相约自杀者需要面临一定法律风险,即相约自杀的一方若帮他人自杀后放弃轻生念头或自杀未遂,他都可能将面临故意杀人罪的指控。在司法实践中,已有过不少类似案例。如果这都难以阻止相约自杀现象的产生,那么也有理由对相关立法干预的效果表示担心。
 
预防相约自杀,还是要走进轻生者的灵魂深处,抚平他们的内心创伤。在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人之所以产生自杀念头,主要是因为受到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压力,从而产生悲观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一旦得不到发泄、排解,难免会走向极端。因此,从各方面帮助轻生者走出心灵低谷,恢复生活信心,才是减少自杀行为的根本办法。别的不说,目前国内心理咨询服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亟待改善。
 
网络固然为相约自杀提供了温床,却也可为减少自杀行为发挥积极作用。一个人产生轻生念头,很可能在网上流行蛛丝马迹,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伸出援手拉一把,或许就能改变他的命运。针对轻生者通过q群“集结”的状况,社会管理部门与民间公益团体也可充分利用网络交流的便捷性,建立心理咨询q群和微博,加强提前干预和疏导工作。通过吸引轻生者走进网络“心灵诊所”,帮助他们化解精神上的压力,当可减少相约自杀现象。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微博直播自杀”事件,也充分显示了网络的正面力量。如去年底一位名为“多摔多烂尽快换”的女孩在微博上直播自杀过程,网友自发组织营救行动,最终警方找到了轻生女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网络是一个大平台,消极力量在这生长,正面力量也可在这里施展手脚。只要全社会积极介入,一起关爱那些心灵上的loser,又有多少人会把相约自杀当作人生的不二选择?
 
2012年12月3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