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名楼抱团申遗,别入戏太深了
 
文/魏英杰
 
全国十大名楼联合申遗的消息,近日来舆论闹得沸沸扬扬。一会儿报道称,各地将在第九届名楼年会上签署宣言;一会儿又有消息称“还在协调中”;还有媒体称,相关行动只是暂缓进行,明年将继续高举申遗大旗。
 
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或许是有关方面在放风球,观察舆论反应。但从目前趋势看,出现批评的声音大概也阻挡不住十大名楼申遗的脚步。这些名楼既然找到了组织 (名楼协会),又有协调机制(名楼年会),在其眼里抱团申遗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姑且不论申遗结果如何,炒作一把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知名度,何乐而不为?
 
但不得不说,这种抱团申遗的想法,实在是个馊主意。如果说,这些名楼联合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那当然值得鼓励。问题在于,十大名楼中不少是假古董,连文保单位都不是,保护云云根本无从谈起。
 
例如,黄鹤楼是1957年新建的建筑,且不是在旧址上重建。重建后,还于1981年进行大修,运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这座楼如果不叫黄鹤楼,估计没人会把它和“此地空余黄鹤楼”的那座历史名楼联系一起。又如山西鹳雀楼,也是典型的伪文物。原建筑早于元初毁于战火,而新落成的鹳雀楼还设有两部载人电梯。要说鹳雀楼有资格申报世界遗产,怎么着也得等三五百年以后吧。其他名楼不少也属于新建建筑,经不起严格考问。
 
十大名楼非但不都是“楼”,其建筑功能、规模形制、历史内涵也不尽相同。例如,西安钟鼓楼的功能是击鼓报时,宁波天一阁则是藏书楼,蓬莱阁却是道教名胜(包括一组建筑群在内)。既然如此,十大名楼申报世界遗产的定位在哪里?国内确实有打包申遗且获成功的案例,如2010年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地以“中国丹霞”的名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些自然景观特点明显、定位明确,并不是什么拉郎配。十大名楼联合申遗,却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倘若付诸行动,很可能会成为一出闹剧。
 
文物谈不上,保护也说不上,那么名楼打包申遗为了啥?不排除一点,就是借势炒作,利用申遗加大旅游经济开发力度。这些名楼多数属于旅游景点,实行市场化运作。抱团申遗后,一者可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再者可获得申遗资金;三来,申遗不成功并无损失,一旦申遗成功(虽然成功率微乎其微),却可借机涨价。正如有人所说,这分明是“拿我们的钱申遗再涨我们的价”。这笔账算下来,原来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当然,十大名楼联合申遗目前还只是设想,以上分析也不妨当作一种揣测。基于当前舆论,我看相关机构还是收起这个想法吧,千万别入戏太深了——那也纯粹是浪费表情。特别是十大名楼中的那些国家文保单位,其实毫无必要蹚这浑水。
 
2012年11月5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