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央视寻母”看主流媒体风向
 
文/魏英杰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连续报道桂林四兄弟寻找母亲的故事,并公布了家属联系电话。许多人在关注事件的同时,也对央视这一举动表示赞赏。
 
央视播报寻母启事本身已不寻常,《新闻联播》首次报道费时3分43秒更属罕见。该节目正常仅半小时,播报内容要求严格,如今却拿出这么多时间关注寻常百姓事,这简直是“超国民待遇”。从这一点来看,《新闻联播》的节目理念变化尤其值得注意。
 
这表明,央视越来越关注民生新闻以及节目服务性。这则报道把镜头直接对准个体与家庭命运,是典型的民生话题。节目不仅立足于新闻性,还公布了家属联系电话,这更体现了节目服务民生的色彩。据悉,这是央视大型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的一则报道,该栏目已开播一个多月,且将长期进行下去。上个月,央视就表示明年将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量。“我的父亲母亲”借重阳节之际推出,或可视作执行改版理念的试水措施。
 
相关报道引起关注,也在意料之中。与《新闻联播》以往过于宏观的报道方式相比,寻母故事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关怀具体的人和事,显得尤为人性化。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自然容易引起共鸣。今天,微博等新兴社会化媒体在新闻及时性与多元交流沟通方面,明显具备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传统媒体若固守陈规,甚或脱离社会现实,将越来越难以吸引注意。加强节目民生分量,提高节目服务性,这是传统媒体突围转型的一种选择。
 
实际上,这类报道虽非通常所谓重要新闻,却也决不是什么边角料新闻。政府工作的重心是百姓民生,百姓更关心的是日常生活。换句话说,新闻重要性的真正判断标准在于其与民生的关联程度。倘若一则报道与民生主题毫不沾边,那无论如何都不能算重要新闻。从这角度出发,把民生类新闻放在节目突出位置,给予足够关注,才更加符合新闻报道的规律。央视此举,也可说是回归新闻报道原则的一种尝试。
 
还应注意到,近期《新闻联播》不仅在报道手段与方式有所改进,在报道内容上也力求改革。如近来《新闻联播》“你幸福吗”系列报道,就和寻母启事一样引起了网友热议。在相关报道中,连答非所问的“我姓曾”这类“神回复”都不再被剪切掉,而是原汁原味被播放出来。老实说,这类镜头在以往《新闻联播》中肯定不会出现。但正是这种看似离题或不符合“主旋律”的回答,反倒体现了节目真实性,也增加了节目可看性。
 
不仅央视老牌节目《新闻联播》在改变,人民日报近期改革力度也不小。除了在纸质媒体上作出种种尝试,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线后也在短时间引起了极大关注度。其《你好,明天》等微博专栏,成为网友每日转载的热点。在专栏中,官博的评论员对媒体国内外重大事件尤其是那些关乎公平正义的议题进行了直白剖析与点评,常引起网友一片喝彩,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人民日报的声音。
 
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对报道方式与内容进行调整,且不论其背后主导理念是什么,这种改变无疑更加贴近百姓民生,更加接近新闻本质,也更加吸引社会民心。而从这种种变化与突破,或可窥见主流舆论报道今后的改革风向。当然,这种变化本身也仍在变化之中。
 
2012年10月22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