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盲目排外无法捍卫汉语贞洁
文/魏英杰
近日,百余名学者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联名举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涉嫌违法。相关人士称,这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联名签署举报信的不乏名人,其捍卫汉语纯洁性的拳拳之心,理应受到尊重。但是,相关说法并不符合事实,对问题本身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增加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并不是从第6版开始。手头正好有一部第5版,也收录了这些“字母词”。但这些词语并不作为正文出现,而是附在词典正文之后,只有三四页。这本身已经显示出“中外有别”,也说明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方便读者查阅。严格来讲,这不能叫作“收录”,而是一种“附录”。相关人士无疑夸大了事实的严重性。
就算是正式收录,其实也无不可。倘若这些词语找不到对应的汉语,或已成为约定俗成用语,词典加以收录也不过如实反映现状。词典编撰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编撰人员不能造新词,更不可能无中生有。假如这些字母词并未广泛使用,收入词典或不适宜;若是常用词而不收录,词典编撰者不免失责。无论如何,这都不涉及捍卫汉语或打倒汉语这些意识形态。
要谈保卫汉字,许多人大概更倾向于认为:汉字简体化才是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固然有人把这看作汉字的改革与发展,但不可否认,汉字简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字传统结构,实质是对汉字的重造。就此而言,发出公开信的学者名流,本该呼吁的是使用繁体字,回归汉字传统。倘若做不到这一点,光是呼吁把字母词排斥在汉语体系之外,这等于是自欺欺人。
在世界已联成网络的今天,捍卫汉语纯洁性的说法显得荒唐可笑,也非常不现实。语言流变过程极其复杂,这不是任何人任何部门所能规制,更不是谁想捍卫其纯洁性(或者破坏其纯洁性),就可以做到。远的来说,即便白话文运动领袖人物胡适、陈独秀,也无法预见今日汉语的模样。近的来讲,就算专家学者再怎么抵制“草泥马”、“给力”、“拼爹”、“吊丝”这些网络热词,也无法阻止它们的流行。所谓捍卫汉语纯洁性,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
从学者联名举报的行为,让人看到了一种盲目排外情绪。这种虚妄的文化情结既改变不了汉语,也无益于社会进步。一个走向开放的社会,必然是多元文化共存的形态。一个人不可能又想呼吸新鲜空气,又把所有门窗都关紧锁死。中国的文化复兴离不开与世界文化接轨,而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媒介,因此语言文字出现大量外来词,乃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也都是这样。
我不反对学者们从自己做起,在日常使用中抵制外来语言,这是他们的个人自由。但这样的话,我怀疑他们一开口就说不出完整的话。因为按照他们的标准,汉语其实已经被严重“污染化”了。很难想象,对于一种已经不再“纯洁”的语言,他们又如何能够捍卫其贞洁?
2012年8月29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