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医学生何以不愿穿上白大褂
 
文/魏英杰
 
我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医学生约60万人,最后只有约10万人能成为医生。这是《中国青年报》近日披露的消息。
 
平均6名医学生只有1名走上医生岗位,这究竟为什么?简单讲,一种情形是医学生毕业后穿不上白大褂;另一种情形是,医学生毕业后不想穿白大褂,改行了。
 
对于前一种情形,相关报道有所描述:由于现有医生培养模式问题,大量医学生难以获得实习机会,或不愿意到基层实习,实习期间也“学不到真东西”,导致部分人才流失。在有关专家看来,“广种薄收”是造成医学生临床技能下降、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因而有必要转为“量少质优”的培养模式。也就是,采取精英化教育方式,保证“一个医学生都不浪费”。
 
这一点我不是很同意。全国每年招录60万名医学生多不多呢?从实习机会来看,似乎这造成了医院实习生人满为患,无事可干。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社区、农村缺乏大量全科医生,大医院缺少专业医生,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关键问题恐怕不在于招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为何会出现人才大量流失。
 
这也就涉及后一种情形,即为何那么多医学生不想当医生。在这问题上,我也不觉得,实习机会少就是主要原因。要说实习机会少,基层医院、诊所有大把的实习机会,为什么许多医学生都不愿意去?可见,因实习机会少、学不到真本领而改行的,毕竟是少数。也不排除一种情况,就是有些毕业生想当医生而不可得。好的医院进不去,差的医院又不想去,最后索性改行了。但在我看来,医学生毕业后不愿当医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现有医药卫生事业体制对医生职业缺乏必要保障与激励。
 
具体来讲,这一方面体现在医生收入水平较低,难以通过正式制度体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在于,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得不到应有的职业荣誉,导致医学生不看好当医生的前景。当医生的苦累,上过医院的人大多看在眼里,不必多说。可要按照正规收入,这一职业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也因如此,部分医生不得不通过获取灰色收入来实现自我价值,但这样做又导致医生形象降低,医患关系紧张。医生本该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可在今天,这个职业却越来越受到质疑与非议。
 
因此,要改变医学毕业生大量出走现状,当前更为迫切的是加快医院体制改革。也就是,在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前提下,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医生收入,给这个职业必要的尊严与相适应的正式收入。说实话,医生苦一点也就罢了,但受苦受累还要挨骂,换作谁也难以淡定。在现实中,许多高中生就因为这些原因而放弃考医学院的打算。只要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相信不仅会有更多人考取医学院,已经考进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也不至于中途放弃理想。
 
目前国内大量医疗资源分布于城市,仍难以完全满足需求,而广大农村却又严重缺少医疗人员,尤其缺少能适应基层的全科医生。截止去年年底,全国的卫生技术人员一共620.3万人,其中各级医院占了370.6万人,社区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合计却不足200万人。就此而论,当前在医生培养模式上,不能也不必要完全采取精英化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激励,让广大医学生热爱医生职业,为走上职业岗位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应通过相应制度安排,鼓励医学生走进基层,在基层获得更广阔的职业上升空间。
 
倘若不加快改进制度弊端,医生职业状况难以改善提升,考生不愿意报考医学院校,医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医生职业的现状,就很难得到彻底扭转。
 
2012年8月13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