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预征税款保增长等于杀鸡取卵
 
文/魏英杰
 
据《南方周末》报道,河北某县为完成税收增收任务,要求企业预缴税款。对于预缴税款而缺乏流动资金的企业,当地政府通过“动用专款”、“为企业拉贷款”等方式加以“扶持”。
 
这一幕,无疑是寅吃卯粮的翻版。采用这种手段征税,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其结果都将影响企业正常运作,将企业拖入困境。对于地方来讲,这样做无异是饮鸩止渴,最终将不得不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恶果。
 
税务部门为何停止不住征收的脚步?一方面原因在于,经济运行是活的,税收任务却是死的,税务部门每年不仅要完成既定任务,税收收入还得比上一年有所增长。当经济增长有所回落,增收任务与经济发展状况就会产生脱节,二者脱节越厉害,企业越可能成为税收增收的牺牲品。只不过,对于税务部门来讲,其主要任务是征税,企业是死是活也就顾不上了。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依赖财政而生存,当然希望财税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以往日子好过时,政府部门开销增加,一旦税收减少,开支却又难以减下来,因此只能硬着头皮,要求企业割肉缴税。照理说,经济增长回落,政府开支应相应减少才对。可这就像要求一个平时大手大脚习惯了的人节衣缩食一样,实际上很难做到。许多政府项目一旦铺开了也很难停下来,这同样逼着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保证财税收入增长。
 
说白了,税务部门、地方政府都明白预征税款等于杀鸡取卵,但受征税既定任务与政府开支所迫,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企业的血被抽干,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渐衰竭。这种做法并非孤例,类似现象时有报道。这表明,计划性的征税体制与市场化经济发展模式之间存在着尖锐冲突。征多少税,不是根据企业盈利水平,甚至不是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而定,这将严重限制经济发展的活力。
 
这同样表明,政府预算开支缺乏制度性、科学性,必然导致“花钱不对老百姓负责”的后果。进而言之,当政府部门本身成为花钱“主体”,财税征收就可能变成一头勒不住缰绳的猛兽。这深刻警示,一个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配之以公共财政制度,离开这一点,就很难实现向法治政府的转型。一个实行公共财政制度的政府,意味着其财政事前有预算、过程有监督、结果有审计,而且必须全程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值得一提,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基于对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税收征收应着眼于“稳”而不是“进”。当经济增长放缓,税收收入目标就有必要相应作出调整。从全国情况来看,虽说上半年税收收入的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9.8个百分点,仍比去年同期增长9.8%。且不说相关数据包含多少预征税款水分,其征税“保增长”政策用意仍十分明显。
 
脱不掉一味追求税收增收这双红舞鞋,这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紧箍咒。为了企业生存与经济发展,必须有破除这一魔咒的决心与勇气。就算一时难以改革税收征收体制,目前也应根据各地经济运行状况,适当调整税收征收目标。与此相应,政府部门要有减少不必要开支的具体措施。否则的话,企业日子不好过,经济运行出状况,政府又岂能“独自逍遥”?
 
2012年7月29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