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标准化高考排斥个性化答卷

文/魏英杰

今年高考出台新规,要求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意味着,过去出现的繁体字、甲骨文作文将不被允许。

消息传出后,微博上批评声不绝。较极端的说法是,这是在灭绝繁体字。这么说显然言过其实了。用规范化汉语言文字答卷,不光意味着繁体字、甲骨文不被允许,比较新潮的网络语言、火星文也将被禁止。这至少说明,新规并非专门针对繁体字,何来灭绝之说。

教育部出台新规,不难理解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化答卷,使高考评卷工作更加有章可循。例如,为吸引评卷老师眼球,博取高考作文满分,近年来有些考生采用繁体字、甲骨文答卷。在这背景下,提出相关规范化要求,也在情理之中。

用繁体字、甲骨文答卷,并不能真正体现考生水平,反倒会给评卷工作带来困扰。一些考生可能并非真正熟练掌握这些文字,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事先进行准备。有评卷老师披露,高考作文评卷时间短的话不过三五分钟,面对这些刻意为之的试卷,评卷人员大概不会有多少耐心阅读。这么做,其实是在白白浪费考生精力。就此而论,要求用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并非全无必要。

标准化的高考,天然有排斥个性化的特征。对考试部门来讲,全部采用电子化评卷,更是再好不过。这种考试思路,与不无僵化的高考体制相适应。高考体制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试部门的这种偏好。只要高考体制仍在延续,规范化就将是其必然要求与特征。换言之,除非采取更为灵活的考试体制,否则把板子打在相关规定上,这无异于隔山打牛,并未切中问题要害。

要求答卷规范化,从侧面体现了对考试公正性的追求。但这种公正性是相对而言的,其代价就是牺牲考生的个性化。随着答卷规范化程度的提高,评卷工作只会越来越流程化、模式化。在这情况下,考生展现个性的空间无疑将越来越逼仄。照理说,这一功能理应由自主招生来解决。遗憾的是,近年来自主招生也日益呈现应试化倾向。一旦自主招生偏离制度设计初衷,高考就仍然难以摆脱人们的诟病。

说白了,新规不过是人们对高考表达不满的一个出气筒。

2012年5月18日

话题:



0

推荐

魏英杰

魏英杰

300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文章